一
企业舞弊的现状
何为舞弊
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将职业舞弊定义为:“利用某人的职权,通过有意误用、滥用雇佣企业的资源或资产来谋取个人利益”。《亚洲审计组织反舞弊和腐败指南》认为舞弊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或不合法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故意欺骗、隐瞒事实和重大信息的行为”。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责任》将舞弊定义为:“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实践当中,企业中的舞弊行为通常是指企业的员工利用其在企业的职务身份所带来的职务便利侵犯公司利益的行为。
舞弊的危害
根据ACFE每两年发布的《2022年全球职务舞弊调查报告》显示,该报告是根据来自133个国家、23个行业的2110个案件统计分析而来,其中舞弊案例涉及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6亿美元。从舞弊行为的部门分布来看,职务舞弊主要集中在这四个部门:运营部门(占比15%)、财务部门(占比12%)、行政领导/高层管理者(占比11%)、销售部门(占比11%)。此外,大多数的舞弊案例,从案发到展开调查,历时12个月,每个案例平均每个月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300美元。腐败和贿赂,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舞弊手段。
二
反舞弊合规调查工作注意事项
在实践中,企业经常发生的舞弊行为主要有:一是职务侵占,如员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直接侵占或侵吞公司财产,如将自己负责保管的公司财务据为己有、虚开发票向公司报销等;二是关联交易,如员工自己或以亲属、朋友名义设立公司,与就职公司建立关联交易,开展不正当的业务关系,侵犯公司利益等;三是商业贿赂,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向相关交易方索要、收取回扣或其他形式的“好处费”等;四是商业秘密泄露或侵犯知识产权等,如泄露、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公司商业秘密或侵犯公司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等方式,损害公司合法权益,自己获得好处等行为。因此,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舞弊行为,采取的反舞弊合规调查措施也应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调查计划
在开展调查之前,建议制定调查计划,而制定调查计划时应考虑调查主体、调查内容、调查方向、调查途径和调查范围。比如,在调查方向和内容上,罪名不同,构罪要件也就不同,调查方向与切入点也就不同。以职务侵占类型的舞弊行为为例,调查方向应集中在与行为人有关的财务账目、交易合同、报销票据等书证方面。在行为上,是否采取了以盗窃、欺骗或者侵占等方法非法占有企业财物的行为,因此应围绕盗窃、欺骗或者侵占事实开展调查工作。另外,隐瞒收入、虚构支出或直接侵占保管的财产等行为,在实践中也是比较典型的以欺骗方法达到职务侵占,而赌博、还债、个人消费也是职务侵占案件涉案资金的主要去向,根据案情具体情况,综合方面制定该计划。
此外,企业有时也会有自己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比如说有的是要求追赃挽损,有的是要惩罚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有的是要肃清工作气,有的则是要完善企业合规体系,所以调查方案要灵活有效。
关于访谈工作
对企业涉嫌舞弊行为的当事人进行访谈,是企业反舞弊工作中获取线索、还原事实真相的重要手段,甚至在访谈之初双方都有可能在试探对方的底牌。因此,访谈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环节,需要具有周全缜密的计划安排。比如访谈前可成立谈话小组,可以由涉案项目负责人、审计、法务、律师等人员组成,确定谈话目标,制作谈话提纲,明确人员分工。谈话小组还可以从法律、道德、情理方面入手,营造合适的谈话氛围,并把握证据出示的时机,最终达到谈话的目标。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若遇到被调查对象为多人的情况,应尽量分组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访谈,以避免被调查对象之间交换信息,互相包庇,沟通回复内容。若采取先后访谈方式的,则应谨慎考虑访谈顺序,并审慎考虑是否在办公场所以外的地点进行访谈。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访谈是把“双刃剑”,应做好各种相应预案。如果经验不足或操作失误,被调查人很可能会出现对抗调查,毁灭证据,甚至辞职走人,使调查陷入僵局。因此谈话要做到收放自如,要懂得如何施加压力,何时乘胜追击,更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
注重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
企业反舞弊调查不同于刑事侦查活动,调查工作对被调查人员不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被调查人员没有配合的义务,而且反舞弊调查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企业的商业秘密、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等,因此调查活动的合法性与调查主体的资质以及调查手段的正当与否密不可分。所以,调查人员不仅要对相关领域的经济犯罪有所了解,还要掌握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界限,否则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比如禁止通过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逼取陈述,更不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被调查人的人身自由;禁止扣留被调查人员个人的电子设备等私人物品;对调查过程中所获悉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有关合作方、交易对象的商业秘密及员工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用作他途。调查人员要正确厘清调查行为的尺度和界限,提高法律、安全意识,确保
三
加强企业反舞弊防控管理
大部分企业对于舞弊问题的处理都呈现出“滞后性”的特征,也就是在发现舞弊问题,或出现重大损失之后采取应急救济措施。此时,企业采取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补救措施,而非预防措施。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了“企业反舞弊的关注要点”: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因此,反舞弊合规是企业合规建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建立有效的反舞弊合规制度,也是切割企业责任与员工责任的关键抓手和重要依据。同时,企业在搭建反舞弊体系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事项:
制定完善的企业反舞弊合规管理制度
反舞弊合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工作,需要从企业的管理层就具备合规管理的先进理念,这恰恰也是很多企业最为缺乏的。从目前反舞弊合规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企业具有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合规管理理念,并建立了相对完善,且具有行业特征的合规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治理结构及管理模式,制定或完善企业反舞弊合规管理制度,将企业反舞弊合规管理的目的、部门职责、风险识别、防范措施、部门联动方式、举报监督等机制制度化,为企业反舞弊合规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重点建立持续监督机制,通过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及内外部举报等途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的监控
一般来讲,一个独立的、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可以协助管理层对企业的内控体系进行持续监督,并对潜在的舞弊行为进行震慑。但是,根据《2022年全球职务舞弊调查报告》显示,约42%的舞弊是由举报发现的,这几乎是最常用方法(内部审计)的3倍,其中超过50%的举报来自企业员工。同时,大量案件来自于外部相关方,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建立良好的举报、投诉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积极有效处理举报、投诉事项,是发现、预防舞弊极为有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对此,建议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举报途径,如可以设置举报电子邮箱或举报电话等。对于如何处理收到的举报,公司更应该有明确的制度和调查机构。
定期进行反舞弊培训,提高反舞弊意识
合规培训相比建立完整的合规体系,时间和经济成本明显更低,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分别对员工、管理层及关键岗位员工,以邀请外部专家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人员的反舞弊意识,营造廉政氛围。同时,通过对刑法罪名以及典型案例的讲解使员工了解舞弊的常见情形、舞弊风险的识别方式以及舞弊行为的危害性与后果的严重性,加强教育警示力度,促进恪守底线意识,并将依法、合规、廉洁等理念融入企业文化。